【儀器網 時事聚焦】“你有文憑,我有百度”,互聯網的發(fā)展讓搜索引擎走進了人們的視線,而搜索引擎的普及讓大眾有了快速找到問題答案的方法。但是互聯網當真能讓人人都成為專家嗎?顯然是錯誤的,因為你在互聯網上尋得的知識也并非正確。
近年來,因為某些搜索平臺的競價機制,導致互聯網不再客觀,而即便是過去的互聯網,單純以流量和詞條的匹配度來尋求的答案,也存在錯誤的可能。從這個角度來看,互聯網本身就并非知識的提供者,而只是求知者或許知識的一種途徑。
事實上,當我們在瀏覽網頁的時候,內容并不會告知我們對與錯,如何選擇信息實則是由我們自己來判斷的。而當我們開始反感營銷號的時候,我們就應該要注意到,我們可能無法從互聯網收獲經驗與結論,互聯網不等于智慧。
學生時代開始,教育帶給我們的重要的一點就是智慧的定義——智慧在于思考的過程,是去理解知識而非簡單的記住結論。而如今的互聯網,人們追求的常常是結論,卻鮮少去判斷結論是否正確,更不要說去試著論證結論了。顯然這并非智慧,甚至更像是“反智”。
但是我們也必須承認,互聯網也的確為知識的傳遞帶去了便利。現如今,科學儀器企業(yè)越來越多的開始采用
電子說明書的模式來推廣儀器的使用,并且,借助互聯網廠家也可以以更輕松的方式提供后續(xù)的技術支持;而對于使用者來說,互聯網也成了他們分享或者收獲一些使用技巧的途徑。那么科研儀器又該如何應對這個存在“反智”情況的互聯網環(huán)境呢?
小編以為,這要從儀器的生產、使用、維護人員來說。首先,無論是誰,在瀏覽互聯網的時候都需要擺脫一種情況——先入為主。注意,這是雙向的,對于求知者而言,要避免先入為主認為能在互聯網廣而高知的就是對的;對于施教者而言則要避免先入為主認為自己所傳播的內容正確的想法。
科研儀器領域許多時候講究集思廣益,而互聯網的確是一個海納百川的平臺,但是何為集思廣益?集中群眾的智慧,廣泛吸收有益的意見。關鍵在于有益的意見,科研儀器領域想要避免進入“反智時代”,首先應該要學會思考。許多時候,新知識的誕生往往會否決以往的觀點,這是技術進步帶來的。作為科研儀器的生產也好,使用者也好,應該通過領域內的途徑去了解當下技術的發(fā)展程度,并結合以往的經驗進行修改,與有相關知識的人討論技術的變革,并結合自己的思考來需求突破。而不是一味的在網絡上尋求幫助,輕易的相信網絡上傳播的“主流”。
互聯網并不能讓人與人之間的知識對等,判斷力才是決定能否從互聯網獲得知識的關鍵之一,如果本身不了解,那么互聯網很有可能招致南轅北轍。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