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學校具有學科和人才方面的優(yōu)勢,因而積聚著科學技術的巨大潛力,是發(fā)展科學技術的重要基地。它不僅提供了大量的科研成果,還直接影響著科研與開發(fā)的質量,對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和教育各個方面起著保證和平衡的作用,在科學研究事業(yè)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新年伊始,萬象更新復旦大學科技工作者持續(xù)取得多項成果和突破。部分科研成果如下。
物理學系徐長松、向紅軍課題組提出了分數量子鐵電性的新概念
物理學系徐長松青年研究員課題組和向紅軍教授課題組合作提出了分數量子鐵電性的新概念,突破傳統(tǒng)鐵電性定義,極大拓寬了鐵電體的范疇。他們通過第一性原理計算,該工作不僅解釋了實驗已觀察到的單層α-In2Se3中令人費解的面內極化現象,還預測了具有非極性點群對稱性的Td(F-43m)相AgBr的極化現象。該工作突破了傳統(tǒng)鐵電體概念的局限,打開了鐵電材料的新領域,拓展了對這些材料的理解和應用。相關成果以“Fractional quantum ferroelectricity”為題,發(fā)表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物理學系譚鵬課題組在二維至準三維膠體晶體結構的限域調控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物理系/應用表面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的譚鵬教授課題組與海外課題組展開合作,研究了平板約束對二維至準三維膠體晶體結構的影響,并闡述了系統(tǒng)由約束態(tài)到體態(tài)的動力學形變機制。該研究通過引入軟的、長程相互作用為理解和操縱二維至準三維膠體晶體結構提供了新的見解。相關成果以“Phase Reentrances and Solid Deformations in Confined Colloidal Crystals”為題,在線發(fā)表于Phys. Rev. Lett. 。
現代物理研究所米趙宏報道了一種基于鈣鈦礦納米晶材料的透射型薄膜閃爍體探測器
現代物理研究所米趙宏青年研究員與新加坡國立大學劉小鋼院士和Andrew Bettiol副教授合作,報道了一種基于鈣鈦礦納米晶材料的透射型薄膜閃爍體探測器,用以開展實時單質子計數,并從實驗上發(fā)現了該閃爍體對質子的高靈敏響應得益于質子誘導雙激子的產生,相關成果以“Real-time single-proton counting with transmissive perovskite nanocrystal scintillators”為題,發(fā)表在Nature Materials上。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王俊課題組實現鈣鈦礦微聚焦光學微腔的高性能單模激光
信息學院光科學與工程系王俊、吳翔、趙海斌課題組開展合作研究,制備出具有微納光場約束功能的零維鈣鈦礦光學微腔,成功實現了微米尺度上的高品質因子(Q)單模激光,以及線性和非線性(雙光子)光
泵浦的激光發(fā)射。實驗上取得了Q因子為16700、偏振度為99.6%、Purcell因子為11.40的高性能單模激光發(fā)射,超過了當前大多數鈣鈦礦微腔激光的表現。
該成果在光芯片的集成
光源領域具有重要意義,解決了提升激光發(fā)射速率與光場局域化之間的協(xié)調問題。相關研究成果以“High Q-Factor Single-Mode Lasing in Inorganic Perovskite Microcavities with Microfocusing Field Confinement”為題,發(fā)表在Nano Letters上。
微電子學院陳琳課題組提出面向“感存算一體化”應用的光電神經形態(tài)器件技術 微電子學院陳琳/孟佳琳報道了一種具有自整流特性的全光學調制電導的憶阻器陣列。研究團隊成功通過純光學脈沖信號調制實現了人腦中突觸功能,包括長時程增強、長時程抑制、短期記憶到長期記憶的轉變和學習遺忘行為,顯示出陣列在光學信號刺激下的感知和學習能力。這項工作對光電神經形態(tài)器件的實際應用提供了一種有效的可能性。相關成果以“Self-Rectifying All-Optical Modulated Optoelectronic Multistates Memristor Crossbar Array for Neuromorphic Computing”為題發(fā)表在Nano Letters。
材料科學系步文博課題組報道了新型納米光電容電極用于高時空分辨率神經調控
材料科學系/聚合物分子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步文博教授、澳大利亞悉尼科技大學/寧波東方理工大學(籌)金大勇院士和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毛穎教授合作團隊,設計制備了一類可響應近紅外光且具有高電子分離和傳輸效率的新型納米光電容電極,以較低侵入性方式實現了對單個神經元的高時空分辨率精準調控,為新一代神經調控模式應用于神經科學的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提供了可能。并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雜志上發(fā)表了題為“Non-Faradaic Optoelectrodes for Safe Electrical Neuromodulation”的研究論文。
(資料來源:復旦大學)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